133 0641 9704
發布時間:2022.04.09 分類:行業動態 點擊:次
(圖片源于生物探索)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年代病。東漢末年中國流行傷寒,才會有傷寒雜病論。17世紀的歐洲流行天花,才會發展出種痘理論。
拜人口老齡化、超重、缺少運動和晚婚所賜,我們所處的時期,是癌癥的時期。
截止到2015年9月1日17時00分,PubMed(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旗下的在線文獻搜索引擎)中輸入 cancer ,能搜到3,168,607篇文獻,比心臟病、糖尿病、艾滋病等研究文獻的總量還多。如果每篇文獻有10頁的話,這些文獻打印的A4紙能鋪滿約5個天安門廣場。如果這些文獻能翩然起舞,從天安門城樓向下觀望,會是怎樣的方陣與步伐?
癌癥研究范圍如此宏大,需要在每一個領域深挖,也需要在整體上俯瞰。我們需要1場癌癥研究的大閱兵了!
成績展現方隊
在這個宏大的癌癥閱兵式里,顯眼1塊方隊,1定會留給我們獲得的成績。
先看相對生存率(relativesurvivalrate,RSR)。以美國為例,1953年,DNA結構剛剛肯定的年頭,癌癥的RSR只有35。1975年,雜交瘤技術和抗體大行其道的時期,癌癥的RSR升高到了50。2005年,癌癥的RSR到達了68。2015年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據估計可能到達80。
再看病發率。上個世紀70年代,每10萬人癌癥病發為400人,1990年前后到達高峰511人,2000年左右是473人,2010年前后則是444人。
死亡率呢?和上面的年份對應的數字分別是200,215,178,和151。雖然不能用死亡率直接除以病發率,但還是能有個大概的估計:1970年1半的癌癥病人死掉,到了移動橫梁自動停止;2010年,只有約3分之1的病人死掉。
這樣大的成績,大多都是老兵們獲得的。
老兵方隊 老兵不死,且未凋零
遠遠走來的老兵方隊分為手術方隊、放療方隊、化療方隊。
老兵方隊所顯現的,是小溪流成大河的歷史。
手術醫治。1809年,EphraimMcdowell在沒有實行麻醉的情況下,完成了卵巢癌摘除手術。這項手術宣布腫瘤可以通過手術來醫治。隨著麻醉技術的采取(1846,JohnCollinsWarren)和無菌操作的引入(1867,JosephLister),手術成為癌癥醫治的有效手段。到1896年,WilliamHalsted采取乳房切除術(Mastectomy)來醫治乳腺癌,是癌癥手術醫治的里程碑之1。雖然Halsted采取的切除被人們成為過于激進,但手術切除在20世紀前50年,1直是癌癥的選擇,而且只有少數人有機會接受這類醫治。
放射性醫治回溯到1895年。那時候,倫琴剛剛發現X射線,而居里夫婦則在這個啟示下發現了鐳。到了1928年,人們發現放射性療法能夠醫治腦癌。50年代,鈷代替鐳成為放射性醫治的選擇。放射醫治師能夠控制射線,大程度的殺傷腫瘤,而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化療。但是,人們逐步發現,手術醫治和放射性醫治遠遠不是很有效的療法,只有大約3分之1的癌癥能采取這兩種方法醫治,對更多的腫瘤,這兩種療法都差能人意。在20世紀初,PaulEhrlich就致力于用化學藥品來醫治癌癥。也是他創造了化療(Chemotherapy)這個詞。隨后,腫瘤的動物模型被建立起來。在隨后的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科學家們用動物模型來檢測各種抗腫瘤藥物。大部份的結果是使人懊喪的,不過讓人們看到了化療曙光的是:1943年,耶魯大學用氮芥(Nitrogenmustard)醫治淋巴瘤;1948年,葉酸拮抗物醫治小兒白血病。這些努力在60年代中期致使了可喜的成功:聯合化療可以有效地醫治兒童白血病和成人霍奇金瘤。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由于無知意味著謙虛接受,偏見則致使固執己見。在手術醫治和放射性醫治大行其道的年代,臨床醫生很少愿意嘗試化療藥品。乃至在幾種化學藥品的療效得到確認后,化療也僅僅被用來作為手術和放療的輔助醫治措施。70年代,兩項研究鞏固了化療的地位:1項是1975年L-PAM的抗腫瘤研究,另外一項是1976年聯合幾種抗癌藥((cyclophosphamide,methotrexate,和fluorouracil)的抗腫瘤研究。這些研究都證實了化療的有效性。
老兵方隊把接力棒交給新兵,自己并未停止腳步。老兵性情堅毅爆裂,新兵的儒雅蘊藉,但是效果1點不差。
新兵方隊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靶向醫治。傳統意義上的化療很難區分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如今,化療已能夠靶定1些具體的腫瘤標記,從而集中精力對付腫瘤。2006年Druker報導了Imatinib對慢性骨髓瘤的療效,這1藥物能夠靶向慢性骨髓瘤多功能、低消耗等提供了巨大動力和發展空間中的1種特殊的染色體變異。
除針對各種腫瘤中的特異的標記,比如乳腺癌中的雌激素受體(ER),非小細胞肺癌中的EGFR等,癌癥干細胞(Cancerstemcell)的發現令人們把目標轉移到尋覓專門辨認干細胞的藥物上。2009年,人們發現Salinomycin能特異地殺死乳腺癌干細胞;2012年,抗抑郁藥thioridazine則被發現能殺傷白血病的干細胞。
免疫醫治。近,癌癥的免疫醫治這名新兵越跑越快,愈來愈遭到重視。免疫學是1門古老的學科;抗體的發現到現在有將近120年(1880s,抗體被發現)的歷史,但是直到近30年,免疫學才開始滲透到癌癥研究當中。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發展了抗體技術。1997年,FDA正式批準了1個用來醫治B細胞淋巴瘤的抗體rituximab。除抗體技術,免疫學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癌癥醫治手段,包括細胞因子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癌癥醫治。1985年,人們發現白細胞介素2能夠抑制轉移性黑色素瘤和腎癌。1992年,白細胞介素2被批準用來醫治轉移性腎癌;1998年則被批準用來我國聚氨酯防水涂料得到迅速發展醫治轉移性黑色素瘤。PD⑴為基礎的免疫檢驗點,讓癌癥醫治面目1新。
老新混合方隊 當導引箭附加閃電屬性
老兵和新兵的融合更像3體人的生殖方式:兩個人結合后,本身消失,產生3⑸個后代,每一個后代都繼承了父母的部份記憶。各種醫治方法的排列組合產生了對抗腫瘤的5花8門的可能性。
手術相當于物理屬性攻擊,放療相當于閃電屬性攻擊,化療相當于毒屬性攻擊,靶向醫治和免疫醫治都屬于特殊的物理攻擊。這些不同屬性的組合,事半功倍。
比如放療和免疫醫治的結合類似導引箭的物理攻擊 放射性元素的閃電攻擊,腫瘤的抗性再強也被弄死。
海、空方隊
如果說癌癥的醫治屬于陸軍的話,癌癥的檢測、預防屬于海、空軍,也一樣有范圍不小的方隊。
檢測。沾恩于下1代測序技術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在癌癥病發之前進行1定程度的預測,已不是夢。
預防??赡苡腥烁嬷^你長壽的秘訣,就是要不停地呼吸。癌癥預防的秘訣也一樣簡單:少吸煙、多運動、公道膳食。另外再加上接種疫苗(肝癌和宮頸癌)、初期檢測,大多數腫瘤都可以有效預防。
和緩醫治(palliativecare)。RobertWeinberg在他的著作癌癥生物學中提到,使人感到奇怪的,反倒是人類的癌癥病發率如此之低。隨著人口老齡化,癌癥在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既然如此,以紓解痛苦為主要目的和緩醫治,應當引發更多重視。
外國元首方隊 他山之石,可以砸癌細胞
免疫。癌癥研究遭到很多其他學科的幫助。大的幫助毫無疑問來自免疫這門古老的學科。
份子生物學。份子生物學的新技術,特別是CRISPR/Cas9強烈地改變了癌癥醫治的遠景。比如近1種叫做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CAR-T)的技術,就大大得力于CRISP最后把實驗的結果顯現或打印出來R/Cas9,后者能讓CAR-T有更多的變化,從而使T細胞變得更有效。
癌癥研究的方隊在緩緩前行,從歷史走向未來。
哪一種療法能走得更快?
會不會有新的黑馬出現?
診斷和預防能不能走得比醫治更快?
就像開篇談到的,癌癥是1種時期病?;蛟S將來某1天,癌癥研究會走下頭條,成為存檔。